名詞:戲中戲
英文:the drama in the drama
屬性:電影術語
出處:戲劇、電影行業
相關電影:[重返20歲]、[日以作夜]、[法國中尉的女人]、[阮玲玉]、[楚門的世界]
——基本釋義——
①在電影、戲劇中出現另外一場戲的畫面
②在電影中表現一部戲的拍攝過程
③電影里進一步呈現構思或表演的故事,同時這個故事又是整部電影的一部分,屬套層結構
——詳細解釋——
早在戲劇風行的時代,創作者們就開始利用戲中戲這樣的結構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了,莎士比亞筆下的《哈姆雷特》就是一個典型例子。
王子哈姆雷特利用到宮中演出的戲班子表演一場謀殺案,情節與他從鬼魂嘴里得知的謀殺情節一致,以鑒定自己的叔叔是不是真兇。我們在戲劇中看到的“謀殺案”就屬于戲中戲。
現在從廣義上來說,只要電影中出現別的影視作品,就可以稱之為戲中戲了。像是[重返20歲]中出現《還珠格格》的劇情,臺詞巧妙地和電影劇情融為一體。
▲[重返20歲]里歸亞蕾飾演的奶奶變成20歲少女回到王德順爺爺的家里,后者恰好在看《還珠格格》,“皇阿瑪”一句“依稀仿佛以前曾經有過相似的畫面”讓人哈哈大笑
戲中戲還有另外一個意思就是在電影中表現一部戲的拍攝過程。
比如[日以作夜],它的另外一個名字就是“戲中戲”,講述一部電影拍攝過程中發生的各種麻煩事,由弗朗索瓦·特呂弗自導自演。趁此機會,他也在自己的作品中大倒了一次苦水。
▲[日以作夜]的劇照,也可能是工作照?
和[日以作夜]的情況相類似的是[改編劇本],由尼古拉斯·凱奇出演的編劇查理江郎才盡,他為一個改編劇本絞盡腦汁,最后決定把自己的創作過程一起寫進劇本,而這個改編的劇本也在影響著我們所看的電影的走向。
還有一種就是將戲里的戲,作為整體的故事線之一進行敘述。
最經典的莫過于1981年的[法國中尉的女人],它由兩條故事線構成,其中一條講述維多利亞時代一對不被世俗祝福的情人故事,另一條則講述表演這一故事的兩個演員在現實中出軌的故事。
▲[法國中尉的女人]第一條線浪漫美好,第二條線現實殘酷,引人唏噓,這兩個故事互為表里共同講述那些被道德限制的愛情。
1991年關錦鵬拍了一部[阮玲玉]也因套層式的戲中戲結構成為經典。
電影中張曼玉表演了阮玲玉坎坷的感情波折,在她表演阮玲玉的時候電影穿插了阮玲玉表演的原片。
▲[阮玲玉]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畫面,要數張曼玉扮演的阮玲玉切換到真實的阮玲玉
不僅如此,在這部影片之外,導演又加了一條讓參演者(張曼玉等人)聊阮玲玉的紀錄片畫面,這跨越三個時空的虛實結合完美地展現了阮玲玉在影史中的地位。
再比如[楚門的世界],這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戲中戲結構電影,早在1998年好萊塢創作者就意識到了“真人秀”對社會的影響,設計了一個從一出生就生活在戲中的人物,楚門。
▲[楚門的世界],這部電影里的人不僅是我們現實世界里的演員,也是楚門人生中的“演員”
不過不管戲劇效果再怎么好,只要有那么一點現實的真相展露,作為人的求生本能,我們都會回歸現實,無論它有多糟糕。